北海旅游攻略社区

无锡旅游攻略(二):寄畅园,寄畅山水阴

2022-06-14 02:35:00

又是秋天,故地重游。

无锡旅游攻略(一):独骑环太湖 徒步游江大


      寄畅园  “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第三次到无锡,我就是奔着寄畅园来的——“自然的山,精美的水,凝练的园,古拙的树,巧妙的景”。唐代经幢、宋代金莲桥、明代古银杏、清代御碑,1500年的惠山寺。无锡人杰地灵,风水宝地,但寄畅园一直保护得这么原生态完全出乎我的意外。


      瑞典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去过一次的地方,你一定会去第二次。说的就是人的一种心理暗示作用。

     无锡其实去过三次,但锡惠公园和寄畅园还是第一次来。  记得第一次大概是在2000年,那时也不通地铁,无锡火车站还在修建之中,我们在大雨中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好不容易打到一辆出租车,经过九曲十八弯,好远啊,打到太湖国际大酒店记得要180元。正值夏天,太湖蓝澡泛滥,水好脏哦,好远都能闻到一股腥味。那次带女儿去了灵山大佛,还没建好,感觉跟杭州的东方文化园差不多,就是一些新建的佛像,后来听说又花4个亿建了全国最豪华的灵山大佛,很夸张的。无锡南禅寺去过没有也忘记了。

      第二次2015年到无锡,感觉环境变好了,住在江南大学附近,感觉有点像杭州的下沙,路上冷冷清清的,好像到了另外一个城市。到了江苏,感觉导游证算是白考了,无锡、苏州哪儿哪儿都不免费。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也不是什么老少边穷地区,咋不学西湖,景点免费开放呢?

寄畅园坐落在无锡市西郊东侧的惠山东麓,惠山横街的锡惠公园内,毗邻惠山寺。取王羲之《答许椽》诗:“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句中的“寄畅”两字名园。

邹忠公祠,是个好官,感觉是个邹姓的宗祠。以前我高中同学和物理老师都姓邹。

门柱联: “学贯六经,修洁贞士素;至大至刚,不忧不惧; 治朝之佐,谏官之雄;百年正气,千秋旌忠。”——岳飞的《浩公赞》

寄畅园的成功之处在于它“自然的山,精美的水,凝练的园,古拙的树,巧妙的景”。不过,我只对寄畅园的对联有兴趣。走到哪儿,我都喜欢拍横匾和对联。 这次还比较幸运,刚好公园里在办菊花展,据说已有500年的历史了。除了菊展,锡惠公园听说春天还有杜鹃园。

巧遇金秋菊展,菊花长廊,惠山古华山门至二山门,从山门至二山门长约100多米,愚公谷内安排了种菊趣及赏菊、吟菊、咏菊展区,从山门至二山门长约100多米的道路两侧。

公园大门:锡惠胜境。 锡山为无锡的主山,山巅龙光塔已成为无锡城的标志。惠山主峰高328米,素有“江南第一山”的美誉。 (这个据说是乾隆皇帝封的)

名联:大哉王言山为第一泉第二  巍然庙貌宗以教孝祠教忠

寄畅园在锡惠公园里面,门票居然要90元,也没有个淡旺季。

   这个牌坊进去就是二泉,感觉男人天生都有GPS定位的,我其实是个路盲,方向感很差。

惠山寺

华孝子祠,公园里有好几座孝子祠。无锡出孝子,上虞出孝女,曹娥江啥的。

泥人丁:上联:赏千秋二泉胜境;下联:看百年丁家泥人。无锡泥人,苏州绣娘,宜兴陶瓷,感觉江苏人手挺巧的。


这里进去就是二泉

万卷楼,据说是某南京尚书的私人藏书楼,上面就是惠山山顶,环境清幽、非常原生态,终于明白乾隆皇帝为啥喜欢寄畅园的原因了。

万卷楼,据说一切都保留着原貌。

二泉分上、中、下三个池

螭吻飞泉,也是寄畅园二十景之一。不是龙,所谓龙生九子,各不相同,难怪跟黄龙洞的龙不一样。

门柱对联:雪萍为我求阳羡,乳水君应怕惠泉——苏东坡诗。

金莲池、金莲桥&香花桥:宋代金莲桥居然是无锡最古老的石桥,有800多年的历史 。香花桥是明代建造的,他和桥的名称取自:信佛升天,进入无量寿之时,日月飞升,天佛放大光明,以香花伎乐相迎。香花桥的正中石板上刻有“鲤鱼跳龙门”的圆形浮雕,中间两扇石门,一开一闭,表示虔诚的善男信女可以从开着的佛门进入,若是恶人佛门则永闭不纳。所谓佛门半开,有缘进来,或者说;善门开,恶门闭。游人过桥,都会在开着的石门上踏一脚,表示愿做善人。

大同殿,也叫大雄宝殿。梁大同三年(537),建“大同殿”,改号“法云禅院”。唐会昌年间,诏毁浮屠,寺亦毁,大中、咸通年间重建,改称“惠山寺”。

竹庐山房:正中匾额“竹炉山房”是1979年李苦禅重题。两旁柱上的对联:“削竹编炉,原是山房旧物;烧松煮雪,久为衲子珍藏。”为无锡书法家朱家驻题写。

四大美女?旁边似乎也没个介绍,没进去看。一路上还看到了陆子祠,原来是陆羽的祠堂,还有范仲淹的祠堂,锡惠公园里有好多祠堂,因为上午要开会没来得及细看。


    记得第二次是2014年到江南大学年我外甥,然后就是借了外甥的自行车沿着太湖边转了一大圈,路过梅园、蠡园(念[lí])、鼋头渚(念yuán])等景点,无锡这边导游证都不免费。只在大门口进去拍了几张,就算到过了。无锡唯一的好处就是,沿着太湖骑车就不会迷路,因为有好多地标性建筑,而且晚上夜景也很美,看着地标建筑的灯光秀就可以了。

凤谷行窝:幸好没错过这个。寄畅园又名“秦园”,园址在元朝时曾为二间僧舍,名“南隐”、“沤寓”。明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1年),北宋著名词秦观的后裔、弘治六年进士,曾任南京兵部尚书的秦金,购惠山寺僧舍“沤寓房”,并在原僧舍的基址上进行扩建,垒山凿池,移种花木,营建别墅,辟为园,名“凤谷行窝”。

   松风水月  两边的对联:清家白石自仙境,玉竹冰梅总化工。松风水月也是乾隆皇帝题的。

嘉树堂内堂对联:千年人家诗书传;百代承名寄畅园,。

嘉树堂 大门对联:瑶台倒映参差树,玉镜平开远近山。处处借景,看到后面的窗子没有?仿佛是一个画框,院子中的假山盆景成为一幅天然的国画。的确,无锡、苏州这边的江南园林真的是处处是景。而寄畅园据说是江南园林中最会借景的,真正的高人设计。

翁同龢的楹联:“杂树垂荫,云淡烟轻;凤泽洁畅,气爽节和。”

美人石,又叫介如峰,居然是江南名石,美人照镜,就是前面的这个水池。看了网上的照片,感觉应该春天来比较好,美人头上戴花,这次去网师园也是,都说应该春天来看园里的梅花、海棠。

对比一下春天的美人石,“美女石”,是寄畅园内一块用天然的“太湖石”垒砌起来的假山,高度约有三米多。从其侧面看,外形神似一位古装美女,朝着面前一池清水梳妆打扮,园主给它起了雅号“美女石”。

     锡惠公园说是分三部分,我们也搞不清楚,第一次转了一圈就出来,也没找到寄畅园,然后又重新从入口进去,解释了一下,检票员又让我们进去了。说进门不要过桥左手边,从“通幽”进去。果然,发现无锡和苏州的园林都是从“通幽”这里进去的。有豁然开朗的感觉,里面有一个很大的水池,差点又遗漏了最精华的景点。

“山池塔影”,据说站在锦汇漪的嘉树堂向东看,又见将锡山龙光塔借入园中,成为借景的楷模。真是,这么经典的景致我居然没发现,又错过了。

嘉树堂我是看到了呀

       总之,指示牌上的景点都看到了,但回来后看了网上的照片,发现没看到那个无锡的地标性建筑——龙光塔,还有那个阿炳的二泉映月。听说锡山上还有一个龙光寺,感觉我们又错过了,似乎站在寄畅园的那个叫锦汇漪的大水池也可以远眺龙光塔的,但为什么我们一点没发现?而且景区的指示牌一点提示也没有?果然只有4A。不过无意中却看到菊花展,一路上都弥漫着菊花香。

    观泉: 乾隆认为“江南诸名胜,唯惠山秦园最古”,且“爱其幽致”,因此绘图带回北京,在清漪园(现在的颐和园)万寿山东麓仿建一园,命名为“惠山园”(公元1811年改名为“谐趣园”)。

御碑亭:一共有三块御碑。1982年舒同题。金莲桥,建于宋代,已有800年历史。现在不让上去。

金莲桥、香花桥,金桥莲

背面为乾隆丁丑年作: 九陇重寻惠山寺,梁溪遐忆大同年。 可知色相非常住,惟有林泉镇自然。 所喜青春方入画,底劳白足试参禅。 听松庵静竹炉洁,便与烹云池汲圆。

听松石,夏天躺在石床上听松倒不错,亮点是旁边的那株明代古银杏,公的。

没想到这棵银杏树这么有历史,相传为明代洪武初年(1368年)惠山寺僧人普真(字性海)所植,已经历了600多年风霜。据说当时共种有18 棵,象征佛门18罗汉,现仅存这一棵。此树高21 米,直径1.91米,为雄性银杏,只开花不结果。


    总体上说,寄畅园的成功之处在于它“自然的山,精美的水,凝练的园,古拙的树,巧妙的景”。难怪清朝的康熙、乾隆二帝曾多次游历此处,一再题诗,足见其眷爱赏识之情。北京颐和园内的谐趣园,圆明园内的廓然大公(后来也称双鹤斋),均为仿无锡惠山的寄畅园而建。   


这个石经幢据说是唐代的老物件,有两个,还是很开门的。

西竺留痕

有个大钟

惠山禅寺

贝叶散香

藏经楼

法乳流慈


海印三昧 度一切苦厄

普门示现

右边是康熙题写的“山色溪光”,概括国内景色;左边是乾隆题写的“玉戛金從”,赞美园内八音洞的美妙泉声。


惠山我们没上去,只走到万卷楼就回头了,因为要赶回太湖边的酒店开会,那个惠山古镇也没去。看网上的照片,感觉锡山还是值的一去的,期待下次带团免费游。

这边长廊很幽静,时间有限,我们没上去。

  另外,锡山顶上的龙光寺,山底的龙光洞、愚公谷、九龙壁  以及映山湖畔的阿炳墓,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在这座露天的历史博物馆中,人们看到了江南文化的灿烂异彩。

   因为要赶回去开会,这次见缝插针只游了寄畅园,锡山龙光塔、映山湖、惠山古镇、祠群一条街没去,感觉范仲淹的那个范文正公祠还是应该去下,留待下次吧。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海旅游攻略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