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说
没有小确幸的人生不过是干巴巴的沙漠
这种微小而确实的幸福
是现代人藏在坚硬盔甲下的柔软
即便是生活在钢筋水泥构建的城市
我们依然没有失去感知美好的能力
常常可以与小确幸不期而遇
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也不例外
为展示我市美丽乡村建设成果,
打造本地乡村旅游特色线路和品牌,
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和农民增收,
助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经市领导同意,
市文旅委、市美丽办、铜陵日报社
于2017年9月联合开展“铜陵市乡村旅游
’不得不’系列宣传推广活动“。
本次征集包括七大”不得不”系列,
涵盖大家最关心的”吃、行、娱、购”等内容,
一经推出便得到了市民热情参与和转发点赞!
经评委会近4个月的多方评估,
已选出铜陵市乡村旅游“不得不去”的景区景点14个,
“不得不玩”的节庆活动、
“不得不吃”的特色美食、
“不得不购”的特色商品、
“不得不拍”的观景摄影点各10个。
我县共有14个项目光荣入榜!!!
枞阳大萝卜,产于枞阳二里岗七里头。因这一带介于黄土和沙土,所产萝卜个头均匀,二至一两一个,皮薄,白嫩,生食脆如梨,熟食甘如芋,有水果之王美称。
据民间记载,枞阳大萝卜不但是道美味佳肴 ,还有很高药用价值。萝卜有清热、去火、化痰、止咳等多种功效。而萝卜的吃法多种多样,有洗净用盐淹萝卜;有切干晒干,揉搓,放到容器内,加上盐,八角,五香,几个月后成了香喷喷萝卜干,是喝茶,吃稀饭的上等菜。萝卜也可切成丝晒干,冬季与肥肉烧成锅仔,是上佳美味, 是大众美食之一。
冬季,拨出萝卜,去除叶子,洗净,切成块状。选用土黑猪肉的五花肉,放在锅中爆炒,待三成熟,将萝卜放入锅中炒,并加入黑米醋,除水除土味,加少许水并盖上锅盖焖,大约30分钟后,揭开锅,金灿灿的萝卜,香味扑面而来,捡块放进嘴里,咬口,嫩而且润,微甜,顿时让人全身陶醉。
枞阳东乡的周潭、陈瑶湖境内多湖泊,更是鱼虾的出产地,攘乌鱼最早就从这里流传开来。
上世纪八十年代,新中国第一代外交家黄镇将军回故乡,将军要求周潭的干部接待时不准铺张浪费,只吃豆腐渣、烧生付和山粉圆子。家乡人觉得将军几十年才回一次家,伙食太差过意不去,除了按将军的要求做好饭菜,请老厨师又做了一道失传已久的菜肴,这就是攘乌鱼。
当年,看着这盘带着乡土芬芳的美味,有来自自然的馈赠,有事物转化的灵感,有五味调和的精致,有浓浓乡情的流露。尝一口这样的家乡菜,让多年才回一次家乡的黄镇将军,再也分不清哪些是滋味,哪些是情怀……
在枞阳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摆列着的生付的摊位,从四处飘散出生付特有的豆香味,能让你在城市的三尺之外便闻到。
说到项铺生腐,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闻名遐迩,”生腐”寓意”升”、”富”,无论是平日里还是逢年过节、办喜事,肉烧生腐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特色菜。生付的烹饪方法很多,主要还是用肉红烧或用糖烧甜生腐。冬天烧着炭炉子,锅里”突”着生腐,咪几杯白酒,那是地道的”枞阳味道”。
盛产项铺生腐的豆腐作坊主要集中在原白云区的项镇街,目前,全镇有生腐加工作坊40多家,年产生腐逾10万公斤。项铺生付蕴含的是几代人关于美食的回忆,也是一段历史文化的见证和传承。
白荡湖大闸蟹的特征:外观。背面呈青色,腹部灰白色,黄毛金爪,背部覆盖坚硬的背甲。雌成蟹腹部呈圆形(团脐),雄成蟹腹部为狭长三角形(尖脐),附肢为一对大螯和四对步足。鲜活程度。色质清晰,外壳、螯足、步足完整,行动敏捷。口味鲜美,是馈赠亲友的首选礼品之一。
岱鳌山位于枞阳、桐城、庐江三县结合部,主体在枞阳县麒麟镇。东南走向,在绿荫覆盖、峰平坡缓的丘陵地带突兀而起,逶迤蜿蜒,山势削断,岩峭如壁,宛如一头巨鳌,故称岱鳌山。全长约15公里,宽约1.5公里。整个岱鳌山占地面积大概23平方公里左右。
岱鳌山脉生成于白垩纪中晚期的地壳运动,缘于郯庐断裂带上的一次火山爆发,才形成今天的喀斯特地貌。岱鳌山有九座山峰平均海拔100来米,最高峰是龙王顶276米。峰之巅,矗立着一座寺庙,名曰龙王庙,方圆数十里的乡民,将它看作气象预报台,民谚说:”龙王庙招云,晴天要转阴”。岱鳌山山场面积近万亩,山间植被浓密,枝繁叶茂,古树参天,修篁翠立,野芳恣意开放。岱鳌山脚下的岱鳌村耕地面积5700余亩,属岱鳌村集体的岱鳌山场面积7000余亩,小二型水库3座(其中旱塘水库库容量21.8万立方,江庄水库库容量25.5万立方,曾庄水库库容量11.3万立方)。
整个风景区由龙王顶、马鞍寨、双狮峰、偕老峰、石婆岭、仙女岩、石小姐、国尖山、平顶山、谷林寨、万人井、新人房、仙人桥、莲花洞、钉子石、一天门、小猴石、油盐石、洪家洞、香姑坟、椅子石、鸿钧庙、三贞庵、鬼门关、狮子球、马鞍寨、巴石、李景堂烈士墓和岱鳌山周边水库及田庄组成。
岱鳌山地灵人杰,山之麓是英才辈出,文化萃荟之地。解放前曾是新四军、游击队战斗生活过的老区,出过马哲聪、张亮侯、黄大荣等一大批仁人志士。这里还埋葬着为革命光荣牺牲的朱锦铭、李景堂等众多烈士。美学大家朱光潜的故居就坐落在岱鳌山脚下,中科院士地理经济学家陆大道、著名民主人士光升则出生在岱鳌山下的阳和村,中国计算机之父慈云桂出生在岱鳌山下的梅花村。山上还有桐城派大散文家姚鼐祖墓地、明中书舍人姚公翠林之墓。
岱鳌山最有名宗教圣地三贞庵独具人文特色。”三贞庵”,原名”小围静土庵”又名”三圣庵”,乃后清宰相张英的三氏祖姑,姐妹三人修行至此,三姐妹弘扬佛法广施善行,圆寂后百姓为感其恩,将三人修成佛像,世代供奉。雍正年间,十世孙张廷玉重修庙宇,并亲自作《重修三贞庵记》刻碑记载,至今留于庵内。近些年来,佛家弟子不断扩建,庙宇气势宏大,声名卓著,常年游人不断,庵内香火不绝。此外,双狮峰顶新建成鸿均老祖庙多座大殿,年游客上万人,南京、合肥、安庆等省内外大中城市游客常来此观光,从而为岱鳌山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规划的区域内共有景点70多处,分自然景区,人文景观等。
大山生态景区,位于安徽省枞阳县周潭镇大山村境内,属低山丘陵地带,占地3500亩。景区环境优美,先后被授予”国家AA级旅游景区”、”全国绿色小康村”、 “安徽省十佳生态村”、”安徽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景区内有洞有瀑,有”天然奇观”和”人文景观”,有数十处”山石景点”和”民间传说”,自然资源丰富。”大山经果林”始建于1995年,总面积1600余亩,种有安农水蜜桃、黄花梨、石榴、甜柿、奈李、山杏、板栗等果树。每到春天,这里姹紫嫣红,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金黄的油菜花……高低错落有致,相映成趣,形成一片花的海洋。夏秋之季,经果林内各种果实相继成熟,满园硕果飘香,游客此时来游玩,既能采摘和品尝原生态新鲜可口的水果,又能体验到亲自动手采摘的乐趣。大山村还依山建有3000多亩针阔混交林,形成”山顶松和杂,山腰竹和杉,山脚果药茶,平地做粮包,四旁皆绿化”的生态模式。
沿经果林中间的水泥路一直走到尽头,会看到一条小溪穿山而出,潺潺溪水清澈见底。追溯溪流而上,一座拱坝呈现在眼前,这就是闻名遐迩的大山水库。水库拱坝高22米、坝长83米、库容量16万立方米。每到丰水期,可以看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观场景,急剧飞奔的水流直泻而下,像奔腾咆哮的万匹野马破云而来,又像神话中的仙女披着银纱光彩夺目。在阳光的照射下,一道彩虹清晰可见,让人流连忘返。
大山村后有一座海拔500米的发洪山(又名”笑天狮”),山顶上有一座300多年前的龙王庙,古色古香,别具一格。离发洪山不到300米处有个海燕洞,洞门前云梯登月,洞边有瀑布高数丈,状如水帘,穿瀑布进洞,海燕乱飞,奇景万千,洞内大洞套小洞,洞洞相连,最大的洞可容纳200多人,洞外远处有”金鸡报晓”、”戴帽石”、”乌龟撵鳖”、”仙女散花”、”海船撑倒”等山石景点。这一带峰峦迭嶂,石怪岩奇,素有”不是黄山,胜似黄山”之美称。
大山村历史悠久,是枞阳”东乡武术”的发源地。清朝嘉庆年间,国家第二名武举章慕斌就出生在此,如今,村中还保存着他儿时玩耍的”月牙大刀”,村民更是习武成风。
在大山村的村头涧尾、溪边山坳里自然生长着许多古树,它们不避严寒酷暑,长年守望在那里。这些古树形态迥异,相貌奇特,枝杈纵横交错,向四周延伸着,一枝一叶无不蕴藏着一种说不出的美韵。
安徽白云山水亲子文化体验基地建在铜陵市枞阳县白云岩景区核心区域。基地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周边奇峰林立,怪石罗列。著名的双尖峰,如镂管写天;铁障峰,高耸色紫;铁船峰,酷肖舟艇;绛霄峰,似排牙列戟;老人峰,如着古衣冠的道者策杖而行;火焰峰,似火炬燃空;还有金轮峰、佛髻峰、天鹅峰、宝鼎峰、抱龙峰等,各具神韵。怪石有钓石(又称姜太公钓鱼台)、兔石、驼石、偶来石、孤坐石、白虎石、神鼠过天桥、金龟攀壁、天隐岩(俗名燕子岩,又名一线天)等,素有”小黄山”之称。
白云岩水库如翡翠宝石镶嵌在景区核心位置。景区常年不断的山泉水在林中穿越,使景区核心区域空气负离子富集。基地内成片的500亩茶林和300亩枫树为春夏天的景区增加几多生机、秋冬天的景区增添几分绚烂色彩。紧邻基地的千年古刹白云寺还是游客登山祈福的好去处。
渡江战役中线指挥部旧址位于于枞阳镇正大街中段陈氏宗祠。陈氏祠堂系清代建筑,前后3进,占地面积531.2平方米,建筑面积494.5平方米。前进因街道拓宽时拆除,中后进房屋于1978年按原貌修复。总体系砖木结构,拱梁立柱穿斗,墙壁齐檐封火,屋面覆盖古瓦,翘檐飞角。门楼呈八字形,门框为方柱石,门上方刻双狮抢球。进门两边是板壁厢房,两进之间,有长方形天井。中进宽阔,厅堂竖立8根主柱,石趸高垫。上梁雕刻人物、花卉、龙虎等;天花板饰有彩色花纹。转过石墙屏风为第三进,方形天井,两厕为东西厢房,明窗画栋。三进相连,外连内分,布局匀称,具有明清时代的建筑艺术风格。
渡江战役中线指挥部旧址系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中线指挥部旧址,1961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4月,被安庆市委宣传部、市教委公布为安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9年又被辟为安庆市全民国防教育基地,2005年被团省委列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开始,东起无为,南至安庆以东的鸭儿沟汇集了第三野战军和第二野战军共4个军的兵力,中线渡江指挥部即设在陈氏宗祠内。时枞阳上下的长江北岸集结部队、船工、运输队有20万人,枞阳境内起渡点有枞阳镇、扫帚沟、汤家沟、桂家坝4处。4月21日下午5时正,中国人民解放军奉令发起进攻,千帆竞发,6时许,中线渡江的战士胜利越过长江天险,抵达南岸,一举夺取中线渡江战役的全线胜利。22日,渡江部队乘胜追击国民党96军及从安庆逃窜的国民党军残部,并迅速解放贵池、殷家汇等地。4月25日,渡江部队与皖南游击队胜利会师于大洪岭。中线渡江战役的胜利,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全线渡江战役的胜利,立下了丰功伟绩。
桐东区抗日民主政府旧址(谢家祠堂)位于陈瑶湖镇水圩村,始建于公元1432年孟春,后于公元1721年重建,完工于公元1723年。谢家祠堂经历数百年风雨,2007年经枞阳县有关部门批准对其进行了修缮。桐东区抗日民主政府旧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桐东区抗日民主政府旧址面积1251平方米,前后三进,由前厅、中进、后堂、钟楼、鼓楼、宝树堂等部分组成,布局合理,规模宏大,建筑构件,质高硕大,雕刻极其精美。
2013年,陈瑶湖镇党委政府决定利用桐东区抗日民主政府旧址谢氏祠堂的西院,建设桐东抗日民主政府革命文物陈列馆,2014年6月26日,桐东抗日民主政府革命文物陈列馆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桐东抗日民主政府旧址谢氏祠堂隆重开馆。陈列馆分桐东抗日民主政府大事、桐枞抗战史略、桐东抗战群英谱、侵华日军投降、桐东抗战的历史意义等板块。
桐东区抗日民主政府旧址是目前当地保存最为完好的优秀建筑之一,是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良好基地,也是当地徽派古建筑精品。
浮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铜陵市枞阳县北部,距县城36公里,集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地质公园于一身,以火山地貌和摩崖石刻为特色。
浮山濒临白荡湖畔,三面环水,形成了”山浮水面水浮山”的奇观,因而得名。浮山是一座沉睡亿年的古火山。遗存下来的火山口、火山钟、火山渣(浮石)及溶岩流向,龟裂纹路和断层裂隙,均为全国罕见。浮山国家森林公园规划面积200平方公里,主景区15平方公里。浮山是三十六洞天之一,与黄山、九华、天柱、琅琊并称为安徽五大名山。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把浮山景区美誉为”海上蓬莱”、”江山绿叶”。浮山在1.4亿年前因火山爆发而形成万古奇观,怪石、奇峰,悬崖峭壁,有36岩72洞之说。著名景点有海岛雪浪、渡仙亭、百步云梯、天池、会圣岩、晚翠岩,仙人桥、文昌阁、紫霞关、金谷禅寺、滴水洞。从梁晋以来,中国有5000多位文化大师到过浮山景区,且留下了几百首脍炙人口的精美诗篇。现浮山景区还留存483块摩崖石刻。欧阳修、王安石、白居易、陆游、范仲淹等文化大家皆到此一游,史称中国第一文山。
枞阳啤酒旅游文化节已连续举办四届。每年夏季,枞阳啤酒文化节举办期间,都吸引大批游人前往观赏。大家品尝啤酒,上演了一场场争峰对决;看地方文化大餐黄梅戏和其他形式演出;到枞阳观光旅游,看枞阳美景。啤酒文化节成了枞阳人最喜欢的一道文化盛宴。活动旨在宣传、推荐枞阳全域旅游,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过程中,既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又提升了枞阳旅游的影响力。
铁铜乡位于枞阳县西南部,枞阳县西南,距县城约1公里,成洲时间约400年。全乡总面积12.3平方公里,辖4个行政村,11800余人。全域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耕地95%以上是沙地,适宜种植一般经济作物和各种特色经济作物,目前乡内有金铜蔬菜、香榧育苗、葛根、黄蜀葵、山核桃等特色农业基地4000多亩。全乡四面环水,树木茂盛,空气清新,鸟类繁多,有”天然氧吧”美誉,是省级生态乡镇。
金沙湾位于乡西南部的新丰村洲头组,有天然的金沙滩4000余亩,是安徽省境内最大的原生态沙滩,有沙漠月牙泉的风貌,适宜休闲、渡假、游戏、养生。
浮山景区是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浮山景区位于枞阳县浮山镇境内,三面环水,形成了”山浮水面水浮山”奇观。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把浮山景区美誉为”海上蓬莱”、”江山绿叶”。浮山在1.4亿年前因火山爆发而形成万古奇观,怪石、奇峰,悬崖峭壁,有36岩72洞之说。著名景点有海岛雪浪、渡仙亭、百步云梯、天池、会圣岩、晚翠岩,仙人桥、文昌阁、紫霞关、金谷禅寺、滴水洞。
从梁晋以来,中国有5000多位文化大师到过浮山景区,且留下了几百首脍炙人口的精美诗篇。现浮山景区还留存483块摩崖石刻。欧阳修、王安石、白居易、陆游、范仲淹等文化大家皆到此一游,史称中国第一文山。
三公山属大别山余脉,地跨枞阳、庐江、无为三县之境,为三县公有,故名三公山。总面积133平方公里,主峰龙王尖,位于钱铺乡鹿狮村境内,海拔674.9米,为枞阳县最高峰,也是铜陵市的最高峰。
三公山有三座主峰,即北峰、中峰和南峰,南峰即三公山最高峰龙王尖。在山半腰,有座寺庙藏王殿,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萨。在北峰,有座天然的龙王洞,供奉的是龙王菩萨。三公山中还有多处山神庙。这是人们对大山和自然的崇拜。青山如屏,山村如画,三公山是家园的守护神。
来源:枞阳县旅游局 文化铜陵 枞阳县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