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旅游攻略社区

省钱思维,或许正在毁掉你…

2022-03-07 02:26:41

年轻人应该树立怎样的财富观?一味地省钱其实是个大坑。


在很多我们父母辈眼里:省钱和节约钱是划等号的,花钱和浪费钱亦是划等号的。这种思想的形成萌生于资源极度匮乏的时期,来源于生存现状和现有经历,一旦形成就很难转变。


其实,省钱和花钱只是简单的财务调配问题。它们基本不包含任何道德属性。


若有人一定要追究它们的道德偏向的话,那么还是花钱会更倾向道德一些。省钱显然是利己的,我省下了钱是因为我觉得省钱对我有好处,它没有一点利人的属性,这很容易理解;而花钱,花得值,是利己利人,花得不值,是利人而不利己。


你看,这些我们平时想当然的事情,有时是经不起琢磨的。

1

省钱的初始动机在于贫穷,而不是美德



当手中的可支配资金寥寥无几时,你自然会变得节俭。这是一件无需别人教你或给你动力的事情,因为你根本没选择。因此,省钱在最初一定是跟贫穷画等号的。


当然,这个世上还是有一些人,已经拥有了显赫的财富和地位,看上去却依然节俭非常。市面上没有营养的书籍都会告诉你,那些顶级富豪在拥有了巨额财富以后,在生活上依然是如何节俭。比如李嘉诚一件西服能穿几十年,一张纸正面用了以后反面再用;马克•扎克伯格的座驾仅仅是一辆本田,最近也只新购了一辆大众;约翰•考德威尔每天骑车上班,自己剪头发之类的……然后塞给你“成由检、败由奢”的道理。


姑且不论这些事情的真假,有一个谁都应该知道的事实是:他们现在的财富肯定是与他们的节俭没有太大关系的。


你见过李嘉诚几十年穿同一件西装,你可能不知道他花了8亿台币建别墅;你见过扎克伯格开旧本田,你可能不知道他花了1亿美金买岛给自己度假;你知道考德威尔骑车上班,你可能不知道他有多艘游艇和直升机。


他们所有的节俭行为都只是一种无意识的习惯行为,而并非是刻意省钱。这些习惯性的行为仅能证明他们可能曾经是穷人,他们曾经跟你一样,除了省钱毫无选择。因此某些小习惯在他们的身上已经打下了深深的烙印,直至现在都在留着。

2

学会正确的省钱姿势,先知道什么是成本



有个富人说,成为富人的秘诀非常简单,就是每天往口袋里放入10个金币,只拿出9个来花,长久下去,你就能成为富人。这很明显只是寓言故事,为了说明积少成多这个宇宙级真理用的。但我们这个真实的世界却远比这样简单的道理要复杂得多。


积少成多是一种静态思维,它既不考虑通货膨胀,也不考虑金钱附着在人身上引起的价值变化。它人为地创造了一个真空无菌的环境,但显然不符合实际。


锤子手机的创始人罗永浩说,一个人可劲儿省钱是对自己的不自信。


在一次访谈节目中,罗永浩谈到了年轻人花钱的问题,说自己20几岁时候就在新东方年薪60万,但一分钱也没存下。他表示,年轻人不要存钱,敢把每一分钱都花干净的人,将来肯定能挣大钱。


这话我部分认同,认同的部分就是,这种做法对于进取型人格来说,是适用的。


如果你正是进取型人格,又有收入记录本的话,翻开它,你大概率会翻到这样的现象,那就是10年来虽然物价涨了许多倍,但你的收入涨得更多。一方面,你的自身价值一直在提高;另一方面,钱一直在缩水。


对于那些自身有“快速升级”能力的人来说,“攒”的行为就没有多大的意义。


这个世界的机会组合是非常复杂的。没有人能算到什么时候花的钱、花在哪里的钱,突然有一天就成倍成倍开始回报给你了。有些人花钱在打游戏上,突然就靠游戏挣钱了;有些人花钱在吃上,突然就靠吃挣钱了;有些人花钱在买书上,突然就靠知识挣钱了;还有人花钱在请客吃饭上,突然也靠朋友挣钱了……10年以后,有些人花着玩着顺便把钱挣了。


万一钱花完了却并没有产生预期的回报怎么办?这当然是可能的,但体验本身就是潜在的财富。


没有产生预期回报,只是你暂时还未找到合适的方式变现而已。


对于进取型人格来说,无节制地省钱,省掉的除了钱,还有让自己变好的可能;除了钱,还有与这个世界产生更多连结的机会。如果说错过的机会没准还能靠时间去弥补,有些体验,可就再也没法回来了。很多东西的即时感受不可替代,甚至可能在你的整个生命中也是独一无二的。换个时间、换个地点或者换个人,都不会再有。


正确的省钱方式,可以在不牺牲体验和其他重要代价(比如更高代价的时间成本)的前提下进行省钱。比如去电影院看电影,60块钱一张票,突然发现团购有优惠,一分钟能搞定,而观影体验又一模一样,当然可以选择省钱。


所以要想学会正确的省钱姿势,先得知道什么东西是我们的成本。省了钱以后增加了哪些显性和隐性的成本,以及收益和成本之间的关系如何。

3

积累财富,必须克服财务重力加速度



看了上面的内容,你可能会有一种错觉。那就是我一直在说省钱的不对,以为我建议年轻人有多少花多少。其实并不是。


我不赞成无节制地省钱,不赞成牺牲所有能牺牲的体验,来满足内心永无止境的安全感。然而不在一个极端,并不代表就在另一个极端。


《认知突围》一书里详细阐述了年轻人应该拥有怎样的财富观,除非你是非常进取又聪明的强能力者,否则适度积累永远是有必要的。


有一个概念叫财务重力加速度。如果你要快速积累财富,就必须克服你在财务上的重力加速度。比如房子、车子、贷款利息、生活必需品、通货膨胀等,这些都是你在财务上的重力加速度。重力加速度越大,你的财富积累速度就越慢,你可以形象地将其想象为“扯后腿”。


可千万别以为这只是道简单的算术题,当你一年攒下10万,而我攒下20万的时候,你跟我之间可不仅仅是10万的差距,而是10万的金钱差距加机会成本的差距。如果此时刚好有个非常好的项目需要20万才能投资,我就可能借此搭上财富的快车道。而你要么等待下一次机会,要么只能去借钱投资,从而导致自己的财务重力加速度里又多了一项利息,这样一来,差距可就不止10万了。


因此,虽然我反对无节制省钱,但我绝不赞同乱花钱,随意增加自己的财务重力加速度。这里的“乱花钱”,指的是一些超出自己能力范围,或没有得到有效体验的花费。例如在感官刺激上进行大量的简单重复消费;例如非理性的冲动消费,例如超出自己支付能力的超前消费等等。这些都是对积累财富有负面作用的消费观,应当尽量予以规避。

4

开源永远大于节流



提到挣钱和省钱的关系,就离不开一个词:开源节流。


开源和节流虽然经常一同出现,但它们是有地位差别的,开源的重要性一般来说都大于节流。有一个最简单的解释是,节流有上限,它受制于你的总体收入水平,而开源没有。


从小到大,父母就一直教育我要节流。因为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很长一段时间国内是没有什么好的开源手段的。要做到有效开源,要么你在政府里人脉通天,要么你就只能承担极大的风险。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他们将节流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一点也不奇怪。


但他们一直以来如此辛苦地节流,家里却也不富裕。当然他们可能会怪罪于自己的开源能力不足,于是若还不拼命节流,不就更差了嘛。但其实,他们本就从来没把开源放到过更高的位置。


大多数人,都是开源和节流状态并存的。而谈论一个中间态的各元素比重的重要性,从极端状态来考虑是最快的方法。


假设有个人年入百万但日日花完,另一个人只挣最低工资但能省下80%,问:10年后谁能攒下更多的财富?这道题如果交由计算机来做,那就肯定是节流的人赢。


但如果他们两个意识到自己在进行一场比赛的话,那最后一定是开源的这位能攒下更多财富。很简单,开源的这位只要稍微有一段时间不怎么花钱,哪怕是一个月?就能抵得上节流这位10年来含辛茹苦攒下的所有金钱。这对于开源的这位来说,应该不难。但节流这位就不同了,节流可以说节就节,开源岂能说开就开?


人的地位、价值、眼界、认知都已经有了天壤之别,又岂是一朝一夕能追得上的?


开源的人节流易,而节流的人开源难,这就已经很明显体现出两者的重要性和地位了。


有时候,开源节流并不冲突,但有时候,两者之间是会产生分歧的。请记得,当开源和节流冲突的时候,大多数时候,站在开源这一边都不会有错。


(文章来源:网络 仅作分享)


有你想看的精彩

【普发福利】来了就有。

银行保本理财产品退出,P2P悄然流行

“挣钱”与“赚钱”的区别?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海旅游攻略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