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旅游攻略社区

端午是“九毒日”之首,毒在哪里?这一份攻略收好!

2021-11-05 19:15:55

端午时近夏至,正是寒暑气转换之时,多雨潮湿,细菌繁殖活跃,食物容易霉变,消化道疾病进入多发期。

因此,五月自古又被称为“毒月”。其中更有九天伤身损气耗精元的日子(分别为:农历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以及廿五、廿六、廿七),就是古代所谓的九毒日,而端午正是九毒日之首。


毒日毒月,究竟毒在哪里?

“毒五月”的习俗究竟有没有道理?专家表示,这其实代表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大自然的认识,其中的很多说法有一定合理性。不过,只要应对得法,规律生活,并没有那么可怕。


第一毒:水分散失导致梗塞

解毒之道:常静心 多饮水



农历五月常常包含夏至。天气越来越热。高温导致人体水分散失,形成了中医理论中的“津液亏虚”。如果不在这个时候做针对性的预防,就容易使气血运行淤滞。这就是为什么夏天脑梗、心梗多发的原因。尤其是平常有高血脂、高血压的人,更容易在这个时候发病。

为了预防发病,人们就要尽量避免人体津液的散失。在农历五月有意识地多喝水,尤其是晨起和晚上睡觉之前的两杯温开水,至关重要。其次,要避免熬夜,早睡早起。因为熬夜本身就是伤害阴津的行为。在饮食上,尽量多吃蔬菜水果,避免辛辣烧烤类的食物。此外,还需保持心态平稳,切忌大喜大悲,焦虑郁闷。否则,气血运行就可能受情致的影响,从而诱发疾病。

  

第二毒:脾胃虚弱导致腹泻

解毒之道:吃温热,不碰凉


脾胃虚弱是人们在毒五月里的普遍状态。这是因为夏至前后阳气外达,气血更多地运行在体表,这就造成人体内里的虚寒。脾胃作为中焦最重要的两个脏器,受此影响最大。所以,千万不要被农历五月看似旺盛的肢体运动机能所迷惑。其实,脾胃在这个时候很脆弱。

脾胃脆弱的最主要表现就是腹泻以及消化不良。以往看似正常的饮食行为,。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谨小慎微,对脾胃多加照顾。其中,不吃凉食非常重要。因为脾胃将凉食、冷饮温煦,使之便于消化的过程,就是耗伤阳气的过程。另外,人们此时三餐要力求规律,防止饥饱不均伤害脾胃的正常功能。农历五月气温较高,食物容易腐败,所以人们尽量不要吃剩饭剩菜。


第三毒:肠中积热导致便秘

解毒之道:多吃菜,少吃肉


对于现代人来说,毒五月引发的另一个常见问题是肠中积热,导致便秘。曾经有一个患者,每到一年的农历五月就便秘,经常一个礼拜解出大便一次,脸上起疙瘩,口气难闻。而该患者的问题就是肠中积热所致。

尤其是晚上吃烧烤,让热性的食物在夜间存留于肠道内,人体无力运化,久而久之形成淤热。当然人体阴津不足的时候,便秘就会出现。受此影响,人还容易起痤疮、口臭、口干、口苦、失眠。所以,避免吃太多烧烤和辛辣食物很有必要。

为了减少肠中积热,要有意识地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经常喝水。


第四毒:纵欲无度耗伤精元

解毒之道:节欲望,免消耗

夏季对人体的消耗很大。人们除了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外,要避免对身体额外的消耗。因此,农历五月,尤其是夏至前后节制夫妻生活很有必要。临床上,有部分心脏机能不好的人,在夏季过夫妻生活的时候出现心血管事件。这就是房事本身让心脏负荷增大,最终难以承受导致的。这一点也要因人而异。越是年龄偏大的人,越要在这一点上多加留意。


五毒月 • 宜做这些


农历五月,一年中阴阳交合之月,身体里积聚了半年的“热毒”会在这个时间发出来。毒月的“毒”一方面是节气的暑热,一方面是身体里的湿热、寒湿淤积,所产生的“热毒”。

毒月是“热毒”最容易发出来的时期,很多人这段时间身上特别容易长痒疙瘩、小疹子、或者发痘痘、发脚气。

好消息是:这种热毒的顶点反而是治愈它的最好时期。就像热到顶点的三伏天,是排出寒气冬病夏治的最好时间;至阴的冬至日,是扶植阳气的最好时间一样。


端午节马上快到了

送大家一份超全的端午养生攻略

速度来领取攻略吧!


 
起居

夜卧早起养阳气


端午节前后如何才能养阳?《黄帝内经》告诉我们要“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端午期间,日照时间更长,白昼时间更长,所以睡觉应更晚一些,早上起得更早一些。


夜卧

十点半之前

虽然说睡觉更晚一些,但是也不能太晚,如果超过11点还不睡,那就不好了。最好是在十点半以前就寝,对夏季养阳气才有益。


早起

六点左右

研究发现,早起者通常醒得更快,而且头脑更清醒,能够快速投入注意力要求较高的活动,也不容易犯困,精力更旺盛。


午睡

养心

午时是人体“合阳”的时候,此时休息也有利于人体阴阳的转化。夏天养生重在“养生”,而午睡是中午养心的最佳方式。


 
饮食

健脾祛湿调气血


端午正值一年阳气最盛之时,人们食欲下降,湿气加重,而吃粽子、饮雄黄酒能够健脾开胃、祛除燥热,所以这些饮食习俗是很有养生道理的。


吃粽子

益气健脾、开胃消食


祖国医学认为,糯米是粮食中的佳品,具有很好的食疗作用。据“本草”中的药性分析,糯米味甘性平,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的作用。



粽子的配料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如小枣、赤小豆、绿豆等具有补血安神、利尿排毒的功效,而火腿、鸭蛋黄、鲜肉等都是营养丰富的食品。当然,吃粽子也应有所节制,肠胃病患者、糖尿病、老人及小孩不宜多吃。


饮雄黄酒

解虫蛇毒、燥湿、杀虫


端午节后即进入炎热季节,各种病菌随气温升高而滋生,此时用雄黄杀虫解毒防病最为适时。

在“本草”中对雄黄的药性早有记载,雄黄性辛温,具有解虫蛇毒、燥湿、杀虫功效。


红豆粥

健脾养血、利水除湿


端午期间湿热,吃粽子和饮雄黄酒能健脾、开胃、解毒,还需喝红豆粥来利水祛湿。经常喝点红豆粥可养心生津,对更年期中老年女性尤其有益。民间有赤小豆与薏苡仁一起熬煮煲糖水的夏日喝法,目的也是利暑湿。


红豆又名赤小豆,《神农本草经》中说,“赤小豆可消水肿”。红豆搭配大米更具健脾养血、利水除湿、消肿解毒的功效,而且红豆熬成粥,口感更滑润,也更有利于营养的吸收。


咸鸭蛋黄

防暑开胃、有益心脏


咸蛋黄具有防暑、开胃的作用,可补充人体缺失的盐分。鸭蛋黄中的脂肪以单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其中一半以上正是橄榄油当中的主要成分——油酸,对预防心脏病有益。

 

黄瓜

促进肠内腐败食物排泄


《陆川本草》:治热病身热、口渴,烫伤;瓜干陈久者,补脾气,止腹泻。

黄瓜所含的纤维素能促进肠内腐败食物排泄,所含的丙醇、乙醇和丙醇二酸能抑制糖类物质转化为脂肪,对肥胖者和高血压、高血脂患者有利。


黄鱼

健脾升胃、安神止痢


中医认为,黄鱼有健脾升胃、安神止痢、益气填精之功效,对贫血、失眠、头晕、食欲不振及妇女产后体虚有良好疗效。

 

黄鳝

补虚损、除风湿、强筋骨


经过冬天的蓄养和春天的复苏,端午时节的黄鳝肉质细嫩,是择食最好时节。

黄鳝性味甘、温、无毒。入肝、脾、肾三经,补虚损、除风湿、强筋骨。适治气血两亏、风寒湿痹、产后淋沥、下痢脓血、痔瘘诸疾。 


 
运动

强身健体防疾病


端午天气闷热,人体生理气血运行不顺,容易烦躁忧郁、心悸胸闷,还会影响脏腑的功能,亦可导致精神疾患。在日常生活中,“走”是简单易行有效的运动方式,我国传统医学认为“走为百炼之祖”。


具体方法:可选择上午或傍晚锻炼,运动中身体放松、头部端正、目视前方、两臂自然摆动、两腿自然迈步,步幅较普通步子稍大,步速较普通步行稍快,保持精神饱满,呼吸自然有节律。

走路时达到“头目清爽、足部发热,全身微微出汗、心情愉悦”状态为最佳。


 
中草药

避毒驱邪


说端午不得不话艾草。端午时节,有家家户户挂艾草的习俗,民间有种说法:艾草可以治百病、招百福,挂在门上可以祛除各种毒物,使人身体健康。


中医认为,艾叶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经。艾叶能散寒除湿,温经止血,有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改善肺功能等功效。所以古语“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除了艾草,端午节常用的中草药还有菖蒲、青蒿、香茅、柚叶等,一起用水煎后当茶饮用,或者泡酒饮用,都有很好的保健疗效,可以预防疾病。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版权声明:本文整理自网络,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海旅游攻略社区